快3双单大小稳赚买法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快3双单大小稳赚买法 > 新闻动态 > 1987年,邓公为何急调74岁的洪学智,让他入职中央军委?

1987年,邓公为何急调74岁的洪学智,让他入职中央军委?

发布日期:2024-12-22 04:01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
1987年,洪学智忽然接到一份紧急命令,让他立刻到中南海开军事会议。

这份命令是邓小平亲自下达的,于是洪学智不敢耽误,立刻赶到中南海。

可一进门,他惊呆了,里面坐着的全都是中央军委的成员。

洪学智当时是中央总后勤部的部长,他不明白,为何自己会被叫来和中央军委这些重要成员一起参加会议。

洪学智

重任在肩

在场的人员中,除了洪学智,还有一个人显得格格不入,就是当时担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将军。刘华清和洪学智两人面面相觑,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被叫过来。

洪学智坐下之后,邓公的一句话,更是让在场众人都惊呆了,邓公对洪学智和刘华清说:“军委决定,调你们两个来,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。”

展开剩余93%

别说其他人不知情,就是洪学智和刘华清两个当事人都是懵的。

刘华清后来回忆自己当时的感受,用了四个字——“大为意外”。

为什么邓公如此紧急的,把洪学智和刘华清调回军委呢?这当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决定。

邓公说:“军队要实现现代化,要从装备抓起,调你们来,就是抓现代化,抓装备……三总部机关构成不合理,要选些军长来当部长,有些人知识少、素质差……要选十来个对象培养,要快,要讲阶梯,军队不能在老人堆里打圈子,军队要年轻化。”

邓公能如此信任地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,洪学智明白,自己肩上责任重大。

要知道,这一年,洪学智已经74岁了,人生的黄金阶段早已过去,在很多人眼里,这是个该退休回家养老的年纪,却没想到依然有机会施展拳脚。

所以,洪学智对邓公下了军令状,保证完成任务。

那么,洪学智又有什么特殊的能力,让邓公对他另眼看待呢?

这要从洪学智的参军之路讲起。

洪学智参军那年只有16岁,因为曾在战场上多次死里逃生,被人称作为“福将”。

19岁那年,在一次枪战之中,他就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要害,医生都说救不活了。可是,他硬生生挺了过来,没过多久又重回战场。

还有过草地的时候,洪学智感染了非常致命的伤寒,当时部队里缺医少药,战友们只能匆匆忙忙找来一些草药喂他喝下去。没想到,又奇迹般地治好了他的病。

洪学智曾非常感慨的回忆自己的战斗岁月:“我十几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,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川陕到参加长征,从坚持敌后抗日斗争到东北会师南下的解放战争,后又奉命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,在20多年的战斗岁月里,哪一天不是在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,哪一天不是面对着生与死的抉择!”

不过,洪学智却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,后来他和孩子们讲起这件事的时候,还十分豁达的开玩笑说:“当时得伤寒的时候,幸亏是在过草地,否则,就找不到草药了。”

当然,洪学智后来能够成为新中国的上将,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,而是因为他出众的能力。

致命缺陷

洪学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,就是他在后勤事业上立下的功劳。

洪学智在抗日战争期间管后勤,后勤虽然不是前线,却是最重要的生命线,一旦后勤断了,前线的将士们吃不饱,穿不暖,就没有办法保持战斗力。

而敌人也很清楚后勤补给线的重要性,所以在抗战期间,敌人对我们的后勤线层层封锁,狂轰滥炸。

但即便这样,洪学智还是能稳如泰山的把这条线把控住。所以,从那时起上级便对他的能力刮目相看,而到了抗美援朝时期,他这管后勤的能力,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
抗美援朝期间,我军在后勤线上遇到的困难是空前的。志愿军的战斗力虽强,可是硬件条件跟不上,美军破坏后勤线,我们几乎无计可施。

而当时志愿军还面临着几大问题,首先是人数不足,这导致无法进行充分有效的防御,给了美军破坏的机会。

其次是战争爆发的太仓促,所以很多志愿军在进入朝鲜的时候,没有带够足够的后勤装备。

朝鲜的气温动辄零下40度,但很多战士跨过鸭绿江的时候,身上穿的还十分单薄,携带的干粮就更少了。

因为那个时候,大家急着轻装上阵,加快速度,却没有料到,朝鲜匮乏的物资环境、严寒的气温会成为致命的杀手。

最后一点,也是最恐怖的,那就是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,我军的战线一度被拉的很长,最长的时候,甚至达到了700多公里。

这样的距离,即便在现代做后勤保障都有些困难,更别说是50年代了。

这种情况下,后勤跟不上,战士们随身携带足够的物资也不现实。于是,我军便陷入了一种七日循环。

因为战士们随身所带的干粮只够吃七天,所以,我军对于美军发动攻击的时效也就只有七天。七天之后,由于物资不足,我军就只能撤出战场。

可是,在战场上,时间就是生命,谁也不能保证七天之后战争会取得胜利,而这一耽误,可能就是断送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。

美军的统帅李奇微就曾经发现过这一点,也曾经利用志愿军的这一弱点,向我们发动过围攻,险些导致第九兵团全军覆没。

李奇微

幸好,在最后的时刻,毛主席、彭德怀等人找到了敌人的突破口,力挽狂澜,才让第九兵团逃出生天。

但是,我军不可能每一次都那么幸运,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,就必须要把后勤维护好。

可是,美军的手段实在太恐怖了,他们几乎一刻不停的派出飞机对后勤线进行轰炸,无数的战士倒在运送物资的路上。

双方之间巨大的科技发展水平,让后勤线成为了死亡线,在这种情况下,谁又能成为后勤的定海神针呢?答案是洪学智。

保驾护航

洪学智进入朝鲜以来,他所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障后勤,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后,洪学智也意识到,这件事难办。

我们没有制空权,根本没有办法把敌人的飞机打下来,而且随着战斗的推进,我们损失的物资越来越多。

1951年之后,我军在战场上的后勤损失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,再这样下去只会造成不断的恶性循环。

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,洪学智立刻返回北京,并向周总理提交了一份报告。

在报告中,洪学智提到,当前为了保障后勤线,必须要动用一切可动员的力量,举全国之力保障物资的供应。

同时,过去我们对敌人的防备不够,而这次再进入朝鲜,洪学智要求,在后勤线上增加铁道兵、防空兵、工程兵,随时准备应对美军的突袭。

为了解决之前后勤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,在周总理和洪学智的统筹下,成立了后勤司令部,洪学智担任后勤司令部的司令员。

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举措。过去,我军是不存在后勤司令部这个部门的,而后勤补给,除了靠祖国内部供应之外,就只能就地取材。

粮食向周边的百姓购买,而武器更是只能靠缴获敌人来使用,而这样的后勤补给方式是极其不稳定的,一旦战场发生变动,战士们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。

所以,成立后勤司令部是我军迈向现代化非常重要的一步,对于整个朝鲜战场上的后勤线,洪学智做了统筹规划,把过去的单一运送、就地购买缴获,改成了分区运输。

每个部队负责一个部分,具体到班,具体到人,保证每一个战区都拥有自己的后勤运输线,保证这条后勤运输线打不垮,砸不烂。

在后勤建设跟上的同时,洪学智也开始与美军斗智斗勇。分析美军展开的几次袭击之后,洪学智发现,美军的主要目标是我军的卡车队。

毕竟,卡车的目标实在太大,而且一出动就是一个车队,很难不被发现。之前,我军为了避开美军的耳目,只能选择夜间运输,并用野草树枝作为掩护。

可是,因为我军的行动是有规律的,所以美军摸准了战争的节奏,专盯着我军出门的时间进行轰炸,导致后勤运输损失惨重。

不过,兵不厌诈,洪学智决定将计就计,美军既然要轰炸卡车,洪学智便派人弄来了一批报废的卡车,放在战场上吸引美军的注意力。

这些报废的卡车专门在夜间行动,就是为了让美军相信,我们并没有调整战术。

但事实上,洪学智早就已经改变了策略,我们运送物资的卡车非但不在夜晚行走,反而要在白天大摇大摆的前进。

这个计划刚一提出来,很多人都觉得害怕,夜晚行走,尚且躲不过美军,白天行走,岂不是羊入虎口吗?

但是,洪学智自有妙计,因为他观察到,白天跑在运输线上的,绝大部分是南朝鲜的卡车,这可是美军的队友,他们肯定不会对南朝鲜的卡车动手。

所以,洪学智的这个办法,就是让我军伪装成南朝鲜的车队。同时,他还培训后勤部队里的运输人员,让他们都学会简单的朝鲜语,以便应付美军的盘查。

而且,洪学智还特意强调,我们表现的越大胆越好,美军绝不敢相信我们会在大白天运送物资。

而这一招果然起了效果,美军看到白天表现的如此招摇的卡车,根本不会联想到这是我军的运输卡车,轻轻松松,就让我们过了哨卡。

于是,在这样的几重保证之下,前线的物资供应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。

这次经历也让洪学智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,他开始认真的考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问题。

时代变化的很快,而我军的脚步显然有些落后了,这已经不是过去小米加步枪的时代。

所以,洪学智1956年又向国家提交了一份报告,其中特别提到了“现代后勤工作”。

后勤一直都是军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在制度方面,后勤却很少得到重视。

在朝鲜战场的成功以及失败经验,都让洪学智感受到,后勤如果不飞速的进行现代化,那么我军迟早还要吃大亏。

美国、苏联都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的军事时代,中国不能落后于人。

因此,洪学智根据朝鲜战场上的工作经验,写出了一份完整的后勤建设建议,其中最重要的,就是健全组织机构,实现军队后勤的标准化。

国家对这个方案大为赞同,很快通过并任命洪学智为中央总后勤部的部长。

不负众望

上任之后,洪学智提出了这样几个观念:“全局观念、战备观念、群众观念、政策纪律观念和勤俭节约观念。”

在洪学智的带领下,各个军队拥有了自己的物资仓库,自己的运输流水线,甚至于自己的医院和干部培训学校,后勤的完善,也让军队彻彻底底走向现代化有了坚实的基础。

所以说,洪学智是军队现代化的开创者之一,这份功劳足以让他名垂青史。

洪学智后来常常提到,自己不是专业的后勤人员,最初做后勤,不过是军队里没有专业的人才,自己赶鸭子上架。

最初接到朝鲜战场的大任务,他还提了两个要求:第一是自己会拼尽全力,但如果自己干不好,就得立刻换别人来干;第二,自己回国之后还是想从事前线相关的工作。

但洪学智却没想到,战争结束之后,他成为了全国最靠得住的后勤部长,在后勤这个位置上,一扎根几十年。

也曾有人好奇,本来是前线的将军,却成了后勤的管家,洪学智心里难道不会有落差吗?

毕竟,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在第一线的人,却很容易忽略了幕后英雄。

但洪学智却早已经把搞好后勤当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,他一生之中两次出任后勤部长,每一次,都力挽狂澜,为国家排忧解难。

而这份超凡的能力,也是邓公后来把洪学智调入中央军委的原因。

80年代,军队现代化的任务尤为迫切,但进度却远远跟不上邓公的设想。所以,这个时候,邓公想到了洪学智。

作为军队后勤现代化的开创者,他的能力绝不仅仅在于后勤,在统筹全局方面,全国上下,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洪学智。因此,邓公才请这位老将出马。

而洪学智也并没有辜负邓公的期望。走马上任之后,洪学智拿出了当年建设后勤线的劲头。

当年,面对如此强大的美军,洪学智的后勤线没有被打垮,而此时此刻,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,面对军队建设的重重压力,洪学智也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战斗意志。

在洪学智的领导之下,军队现代化的任务如火如荼的开展。

在如今的人们看来,那是一段比小说更传奇的变化历程。短短两三年的功夫,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,也证明了邓公看人的眼光没有错。

如今的中国,拥有了一支超一流的军队,而这支军队背后,离不开洪学智将军的默默奉献。

参考资料:

张瑜《洪学智:从“红小鬼”到我军现代后勤奠基人》

洪虎《洪学智将军110岁诞辰:回忆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开拓现代后勤工作》

发布于:天津市